民營養老院缺乏專業人才成行業普遍現象

2017112917:31

  

  當前養老人才資源配置不合理,專科畢業人才太少,很難滿足需求。不僅如此,社工行業薪酬待遇普遍偏低,很難吸引和留住高端社工人才。

  11月30日,北京市豐台區幸福裏養老中心組織的海南瓊海冬季養老之旅已開始十多天。今年80歲的劉秀芬和老伴是第二次參加這家養老院組織的異地候鳥式養老項目。這位退休十多年的原北京西城區某小學校長對《工人日報》記者說,“這兩年冬天都選擇去南方養老,主要看上的是這裏服務還不錯澳洲高中提供多種課程和方式供學生選擇以及,在高中的第11班及12班,會修讀各個省份的省試課程,例如: 墨爾本的VCE。在2年內修滿12個學分(一般每科2個學分),及在校內完成指定的考試後就可以利用成績報讀大學。 。”

  刁鳳菊是這家成立近4年的民營養老院院長。從做企業轉型的她對《工人日報》記者坦言:“辦養老院比做企業難得多,對管理者和服務者有更高的要求,卻能收獲更多的幸福。”這一說法代表了不少民營養老機構負責人的心聲。

  “不是兒女勝似兒女”

  “我已經出了兩本畫集,在這裏我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會感到寂寞。”今年90歲的劉瑞蘭老奶奶精神矍鑠,口齒清晰,被譽為這家養老院的形象代言人。

  像很多家庭一樣,劉奶奶退休後跟老伴一起幫孩子把兩個孫女都照顧大。之後她和老伴打算開始自己的生活。3年多前,他們看到這家養老院成立的消息,於是就商量著住了進來。不曾想老伴住進來一個多月,突發急性心衰去世了。這一度給劉奶奶不小的打擊。不過這裏服務人員的照顧讓她感受到另一種溫暖。養老院給老人們設立的各種興趣愛好班,也吸引了她的目光。喜歡繪畫的她報了一個興趣班,每周學得很開心。劉奶奶告訴《工人日報》記者,現在她除了耳朵有點背,別的沒什么大毛病,血壓和血糖都很穩定,“在這裏不只找到家的感覺,還能發揮我的特長,所以越活越開心健康”。

  “一睜開眼,就要為上百位老人的吃喝拉撒等一切操心負責。”刁鳳菊坦言,以前做企業不覺得有這么大的責任,做了養老院,感覺每天責任重大,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她和愛人現在工作重心全都轉做養老院,手頭還做的企業也主要為了維持養老院運營,先來從陽光女傭培訓課程內容來看,作為一名優秀的女傭,炒菜做飯是必要的,在培訓課程中第一個課程內容就是中菜的烹飪。 。

  80歲的閆榮祥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綠色家園社區,現在幾乎每天都要到社區老友所樂養老驛站轉轉。他說這裏活動很豐富,不僅能享受專業的醫療體檢,還在工作人員幫助下學會了操作智能手機。

  “這個行業不同於一般的服務行業,我們服務人員就像是老人們的孩子。雖不是子女卻要做到勝似子女。” 作為北京西城區規模最大的民營養老院,廣外老年公寓院長康延玲對他們與老人的關系深有體會。她對《工人日報》記者表示,只有以這樣的同理心和愛心去做養老院的服務,才可能讓老人們不僅生活有質量,更能感到溫暖和有尊嚴。

  專業養老人才缺乏

  除了同理心和愛心,養老院的運營管理需要全方位的複合型人才。

  多家民營養老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運營養老院比運營企業需要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對內需要懂得食品衛生、醫保、住宿、護理、心理、社工、人力資源、物業保障、工程維修等多學科知識,對外需要及時了解把握政策,能與民政、工商、醫院、公安、消防以及所在社區和街道保持良好的溝通。

  北京弘昆養老產業負責人邱筠堯對《工人日報》記者直言,除了耐心、愛心和專業技能之外,養老行業的管理人才需要具備的綜合素質比其他行業要高,比如:既要懂老人,又要懂政策,既要懂管理,又要懂營銷,既要懂風險控制,又要懂得成本控制。

  “養老院的管理者必須是個全科多面手。”刁鳳菊說,“比管理一個企業要複雜的多,因為我們服務的是高齡人群,身上責任更大。”她告訴記者,他們也曾去中國台灣、日本等地養老機構參觀,學習先進的服務理念和管理方法。“目前最缺乏的就是擁有先進養老管理經驗並能本土化操作的專業管理人才和護理人才”。

  專業人才的缺乏可謂行業普遍現象。康延玲表示,當前養老人才資源配置不合理,專科畢業人才太少,很難滿足需求。目前最缺的仍是專業護理員。這家養老院目前入住老人170餘人,其中護理員35人。按國際1:3照護比例,專業護工缺口至少20人。

  記者調查顯示,目前社工行業薪酬待遇普遍偏低,很難吸引和留住高端社工人才。以北京為例,醫院護士有豐富的臨床學習機會,職稱可掛靠在醫院體系。收入一般編制外為五千左右,編制內則為七八千以上,工作時間正常8小時偶爾加班。而機構的護理員待遇一般工資在三四千元包吃住,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即使休假也難真正在家休息。因此,多數來自下崗工人及農民工。

  除了薪酬待遇之外,缺乏完善的職稱晉升渠道,職業發展和上升通道受阻,也是專業護理員不足和流失的重要原因。

  邱筠堯稱,在她接觸到的護理員中,不少人有初級護理員證7年了,都得不到晉升,也不知如何晉升。

  供需失衡背後的行業尷尬

  此外,民營養老機構在政策落地和運營過程中還面臨不少困難。

  采訪中,不少民營養老院負責人坦言,從申請辦理到初試運營,再到逐漸摸出門道,期間走了不少彎路。比如在與養老辦事機構打交道的時候,他們發現基層專業工作人員很緊缺,對於來申請建立和已運營的不同類型民營養老機構,很難抽出人手進行政策介紹和輔導。對於很多相關政策的了解學習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從一竅不通的養老“門外漢”到熟悉各種相關養老機構及養老的政策,養老機構運營者主要靠自己鑽研學習領會才可能逐漸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他們希望能有一些協會或者政府認可的機構專門負責給他們講解政策並幫他們更好地與主管機構對接,這樣他們可節省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於養老服務本身。

  對於初入行業的民營養老機構而言,不僅對政策的了解和應用有需求,而且對於如何運營管理,如何與老人們相處,如何更好地服務等具體操作層面也是剛需。

  一些民營養老機構負責人表示,如果能有專業的培訓指導機構來幫助他們,將會使其運營服務更快進入正軌。“目前養老機構和養老組織也有一些行業協會,但是真正能服務於行業本身,服務於民營養老機構的還較少。我們希望成立一些更接地氣的行業協會和機構。”刁鳳菊說,先來從陽光女傭培訓課程內容來看,作為一名優秀的女傭,炒菜做飯是必要的,在培訓課程中第一個課程內容就是中菜的烹飪。 。